你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一家企业,当年与小鹏、蔚来同年注册成立,比理想还早了四个月,属于第一波造车新势力里面的成员之一。可随着时间的发展,几家头部的新势力车企已在新能源战场上厮杀多年,“蔚小理”在销量方面愈来愈被市场所认可,可烧光170亿元的它,第一款量产车还在不断的“年底量产”。
奇点未起身先死
奇点,在物理学上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的开始,是宇宙从无到有的那一点。在奇点成立后,奇点汽车CEO沈海寅就曾在公开场合如是说道,此番解释了为何将造车品牌取名为“奇点”,然而可能是一语成谶,奇点汽车的发展也如同他对“奇点”的解释那样“魔幻”,8年时间并未从无到有,有的只是“负面大爆炸”。
今年七月上旬,有媒体报道称新能源车企奇点汽车拖欠员工工资,拖欠时间最早长达一年半,部分被拖欠的员工工资额度高达15万元左右,折行仲裁的员工有150多号人,而奇点汽车对此置若罔闻,表示新一轮融资将偿还拖欠工资。而至于什么时候融资,仍然是个未知数。
除了拖欠员工工资外,翻开奇点汽车的过去可谓是劣迹斑斑,上个月底,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一份民事判决书,判令奇点汽车支付原告中汽研一笔测试开发费用为63.9万余元及相关违约金。这些年奇点汽车获得的巨额融资,连几十万的服务费硬是拖了两年之久,让人不禁想奇点汽车是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。几天后,通过天眼查资料显示,与奇点汽车合作的供应商之一帝维汽车工程技术(上海)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对智车优行北京分公司强制破产重整。
早在2018年底,奇点汽车就曾被曝出资金链出现问题,当时媒体指出奇点汽车拖欠员工三个月工资,还出现了向员工借贷、分期付工资的行为,去年11月有奇点汽车的员工爆料连续3个月没有拿到工资,自此去年奇点汽车开始出现大面积员工离职,后面由于获得了新的融资,拖欠的工资也算不上,但终究只是拆东墙补西墙。在此之后,奇点汽车资金链断裂的新闻更是连绵不绝。其创始人沈海寅也多次被“限高”。
“吆喝”卖弄,底气不足
奇点汽车也曾与“蔚小理”一样野心勃勃,品牌创立之时,沈海寅便喊出了要把奇点打造成“中国版特斯拉”的口号。如今蔚小理的月交付量已经过万,反观奇点汽车,第一辆车仍未生产出来。
2017年4月,奇点iS6预览版正式亮相,该新车在彼时续航里程可实现400km,由于搭载了包括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25颗传感器,称其可以实现基础的辅助驾驶能力,并宣布预计在年底实现小排量生产。
彼时的传感器较为昂贵,20-30万的定价虽然离谱,但也符合情理。这也让奇点iS6成为当时业内颇为关注的焦点。对于未来的规划,沈海寅称将在2017年实现在高速自动驾驶、2018年在城区实现自动驾驶。
这般“吆喝”,确实给奇点汽车带来了足够多的关注度,正当人们以为即将等到这款迎来量产之际,却只有奇点汽车的量产跳票史。据不完全统计,奇点iS6先后宣布将在2018年年底、2019年年初、2019年底量产交付,但所承诺的都一一跳票,每一次的原因都不尽相同。值得注意的是,也就是在首次量产跳票之后,奇点汽车就被爆出了前文提到的欠薪事件。
电动EV:手握170亿一车未造
2015年到2019年奇点汽车完成了多轮融资,融资总额超过170亿元;投资团队阵容强大,包括了360、英特尔资本、东方网力等知名企业。按理说,有着如此庞大的后援队伍,造车应该如鱼得水才对,而先后投资建立了三个生产基地,包括2016年投入80亿元开建的铜陵产业基地,后面不建了;2018年投资150亿的苏州相城产业基地(含研发中心),项目也不了了之;奇点汽车株洲基地,总投入50亿元。这些投入的资金,基本上都有去无回,每一波动作都似乎给我们希望,而在8年后的今天,奇点的量产车还是停留在“PPT”上。
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,彼时的沈海寅前瞻性地提出汽车智能化,如今确实是电动汽车最颠覆的地方,也是各个新能源车企角逐的一大领域,可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几年,电动车最先解决的应该是续航焦虑问题,后再去把重心放在智能化上,奇点从一开始便选错了方向。智能固然没错,重心放在这方面,意味着三电、平台架构等新能源核心技术肯定会落下其他新能源车企,这样的布局浪费了宝贵的造车时间同时也流失了大量的资金,八年未造一辆车却是个不争的事实,问题就出在创始人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迷失了方向。
信任危机,欠薪,缺技术,现如今不论是消费者层面还是投资市场,对奇点是不会再高看一眼了,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。